室内系统对于我们普通的情况来说是使用不到的,但是对于很多其他的地方室内定位就是非常好用的一个技术,但是室内定位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室内定位技术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室内定位的发展
国内室内定位开始于2010年左右,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和面向企业的服务
应用场景1:消费者服务:购物中心指南、停车场反向搜索、防止家庭分离、LBS预约、展厅自助导游等。
应用场景2:企业客户:流量监控与分析、智能存储与物流、智能制造、应急救援、人员资产管理和服务机器人等。
另一种观点:
对室内定位的严格要求在于监控而不是导航。监狱属于强监控区,因此刚性需求较大,其次是疗养院,医院较弱,商场属于非需求类。
室内定位发展中的问题;
(1)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凸显其产品差异和性能优势,工业领域的高精度定位产品产业链呈现垂直整合,如超宽带和CSS定位产品。前者是一种室内定位精度高达几十厘米的技术,而后者可以达到1-3m的定位精度。两者都占据了行业定位的中高端市场。
(2)对于工业领域中的中低精度定位产品,产业链结构相对清晰,分工相对明确,但国内外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例如,射频识别、紫蜂定位产品、芯片、模块、定位算法和高性能硬件等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被欧美制造商占据。国内企业注重硬件集成、系统集成和商业系统开发等下游环节,而系统集成商一般考虑低门槛地图开发。
(3)无线保真、蓝牙和惯性导航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等)。通常用于公共定位系统。和智能终端集成实现定位,精度一般高于仪器水平。与工业领域中的中低精度定位产品相似,芯片、传感器、高性能硬件和定位算法等公共定位产品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大多是欧美制造商。国内企业只能进入产业链的一些中下游,如地图开发、系统方案集成、商业系统开发等。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以及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中的问题的介绍。